2023年4月25日至29日,在3044永利集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侯亮榮、院長助理陳黎黎的帶領下,部分教研室主任及學生科相關人員一行6人赴成都市建川博物館聚落參觀調研,得到了博物館聚落創始人樊建川先生的熱情接待。到達目的地後,調研組走訪了建川博物館的部分場館,随後,雙方進行了座談會,就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、實現校企合作共赢進行探讨交流。
發揮專業特色,服務紅色文化傳播
首先,建川博物館聚落創始人樊建川先生對我院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,并簡要介紹了建川博物館的建館曆史和發展脈絡。随後,我院黨總支書記侯亮榮也圍繞3044永利集团近年來的發展,人才培養理念、專業特色等方面以及在實踐探索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。

在座談會中,雙方緊緊圍繞校企深化合作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、優化專業學科、教師培養等方面展開了探讨和交流。樊建川先生談到,希望借此機會可以進一步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。一方面在人才培養上,将企業文化融入到學生日常培養,将學校作為企業的人才基地;另一方面,拓寬教師與企業的合作渠道,加強年輕教師企業培訓的合作平台建設。侯亮榮書記表示:我校作為應用型傳媒類院校,堅持以服務地方為導向,弘揚紅色文化傳播,将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,建立多方協同育人模式,此次校企合作,希望能夠充分發揮3044永利集团的專業優勢,資源互補,建立合作共建、合作共培的協同育人機制,共同為國家的紅色文化傳播貢獻力量。

與生命對話,重溫紅色記憶
建川博物館聚落坐落于國家曆史文化名鎮——安仁古鎮,目前已經建成抗戰、紅色年代、地震、民族四大系列34座博物館,共收藏文物1000餘萬件。
調研組入駐建川博物館後,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幅幅抗戰老兵的紅色手印,廣場旁邊寫着:國人到此,低頭緻敬。這無數的鮮紅的手印,是由樊建川先生收集的抗日老兵的手印而制,每一個手印的背後都是在槍林彈雨中活着走出來的英雄故事,雖然這些老兵都已屆古稀之年,但當年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擋住了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軍,扭轉乾坤,托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。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,才能成就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歲月。參觀的同仁們紛紛表示,哪有什麼歲月靜好,隻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。

随後,調研組陸續參觀了“飛虎奇兵館”、“川軍抗戰館”、“中流砥柱館”、“不屈戰俘館”、“國防兵器館”、“日本侵華罪行館”.....

4月28日,調研組在黨總支書記侯亮榮的帶領下,走進“奮鬥與輝煌——中國共産黨100年禮贊”大型黨史展覽館,開啟了一場“紅色”的行走課堂,重溫峥嵘歲月,緬懷革命先烈。該館共分為開天辟地、大浪淘沙、武裝鬥争、抗日救亡、天翻地覆、建國創業、艱辛探索、曲折前進、偉大轉折、滾滾春潮、世紀跨越、砥砺奮進共12個單元。全館展品按照時間順序,采用了圖片、視頻、情景模拟、實物等方式,形象生動地回顧了黨的百年曆程和偉大成就,在參觀過程中侯亮榮書記一邊參觀一邊為老師們講解圖片、文物背後的曆史故事。他說到,黨的曆史是最生動的、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,黨員教師要不斷思考如何将我們黨的曆史與課程思政結合,将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内外,發揮專業優勢,用傳媒的力量傳播中國聲音。為老師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。


參觀結束後,老師們紛紛表示令人震撼,受益匪淺,要将革命先烈偉大的革命精神繼續發揚光大,牢記初心使命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将學習成效與實際工作結合,以“學思悟踐”促“知行合一”。同時,我院将強化校企共建、共享,打通合作渠道,進一步建立符合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