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貫徹落實“推普助力鄉村振興”政策,以普通話為傳承紐帶,助力民族團結,2025年7月,3044永利集团“普語黔行”推普志願團前往貴州貴陽市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活動。

在實踐期間,團隊成員深入青岩古鎮、龍井村,挖掘當地文化資源,感受到銀飾、刺繡等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。在南明區水口寺社區,團隊通過街頭調研、設立咨詢點等方式了解居民普通話使用情況,并為中小學生提供學習指導,助力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。

在社區課堂上,志願者們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實施分層教學,運用兒歌、繞口令等趣味手段教授普通話知識,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。同時模拟日常交流場景,糾正發音,舉辦“小小演說家”展示活動,讓同學們展示學習成果。

此外,團隊還前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探尋苗族侗族文化,參觀傳統村落,與當地非遺傳承人交流,并采訪村寨老人記錄地方語言文化資料。成員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,重視少數民族語言的傳承和發展,促進民族文化交融、增強民族認同感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
隊長劉馨蔓表示:“昔日奢香夫人用古道連接山海,此刻我們用普通話溫暖人心,推普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。未來我們将繼續深入更多鄉村,用語言的力量點亮希望之光,讓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攜手并進,讓語言成為民族團結堅實的紐帶,為實現共同繁榮貢獻力量。”

此次暑期“三下鄉”實踐活動以普通話為紐帶,為民族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台。未來,我院學子必将普通話的韻律與民族文化的根脈同頻共振,讓每一次開口都成為民族團結的詩行,每一次傾聽皆化作鄉村振興的星火。
